在进出口贸易合规审计过程中,企业具体商品的进出口税率,或进出口报关过程中,中国海关有哪些控制措施?我们认为,虽然企业进出口过程中所涉及的货物种类可能多种多样,确定各类商品的税率和控制条件的关键是准确地确定用于确认进出口的分类代码(hs code)。
商品分类代码可以被简化和理解为对应于特定进出口商品的数字代码。这种商品分类代码在我国关税代码中被称为税号列,每个税号编号都列出了相应的税率,即特定商品对应于唯一的税则编号列,而税则编号列对应于相应的税率,从而使特定商品税号栏的通过最终与税率相关。具体商品分类代码与进出口税率之间形成了相应的关系。
同样,为了确定特定商品的进出口限制,即中国对进出口商品的贸易管制政策,还必须将关税代码作为“桥梁”。目前,中国的贸易管制政策基本实现了商品分类代码和关税代码。在某种关税代码下,列的对应关系可以在适用的控制策略类型中找到,即通过特定商品的关税代码,我们可以知道当时需要处理哪些文件进出口或禁止进口或出口。
商品分类代码之所以有“桥梁”效应,是因为税收和监管政策是基于对不同商品的差异化,以达到政策效果,而贸易统计则需要相对准确的商品细分。因此,商品分类编码是一个国家实施税收、监管和统计政策的基础。然而,商品的分类并不容易。它只是根据商品的名称进行分类。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不同的商品实际上被列在同一名称之下,或者不同的商品名称实际上指的是同一商品。因此,比较客观的方法是将商品的原料、加工过程、功能和用途分类为标准,但不同的分类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商品分类体系。
20世纪下半叶,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商品分类制度包括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目录和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前者主要用于税务编制,后者主要用于贸易统计。这两种分类方法在国际贸易事务中被使用,实际上导致了多种不便。
1970年,鉴于世界商品目录的复杂性和重复,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建议海关合作理事会建立一个国际商品分类制度,不仅满足税收和统计需要,而且还包括运输和制造要求。经过13年的努力,统一的商品分类和编目系统(简称HS代码)最终于1983年完成。该制度以公约形式开放供签署,并于1988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